時近春分,阜陽氣溫快速回暖。位于市經開區的安徽阜興新能源年產20GW N+ Plus超高效太陽能單晶硅片項目建設工地上,多臺混凝土罐車、泵車和挖機在場內來回作業,數十個混凝土方形鋼結構框架基礎星羅棋布,百余名工人分散各地埋頭作業,呈現一片火熱的建設場景。
“現在正在施工的是項目1A期道路平整、基礎回填和一體化廠房的地下部分。”項目施工現場EPC總承包單位負責人張暉介紹,安徽阜興新能源年產20GW N+ Plus超高效太陽能單晶硅片項目總投資65.6億元,是全國首個大規模生產N+型大尺寸、超高效太陽能單晶硅片項目,是安徽省“雙招雙引”重點工程和阜陽市光伏新能源產業“一號工程”,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約200億元,標志著我市在追“風”逐“日”的新能源賽道上,進一步拓寬拉長產業鏈,光伏新能源產業提擋再加速。
“目前,項目一期一體化廠房地下基礎部分已經完工,馬上將進行鋼結構吊裝,已完成1A期建設工程量的30%。”張暉告訴記者,接下來的鋼結構吊裝速度比較快,預計下月中旬可實現一體化廠房封頂,5月底設備點火試生產,6月份可正式投產。
“很難想象,兩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阜興科技公司項目經理王云發表示,進展迅速得益于工人加班加點勞作,更離不開當地政府部門的全力護航。
王云發介紹,進場之前,公司只和市經開區、潁州區對接兩次,政府部門短時間內便完成了征地拆遷、場內垃圾清運、固化路面拆除和圍墻封閉。項目所在地潁州區三十里鋪鎮黨委副書記陸偉介紹,安徽阜興新能源項目剛落地,該鎮就成立工作專班,為項目征遷、用水用電等提供全方位保障,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進場施工后,也遇到不少難題,均被及時解決。”王云發介紹,原來,場地內有一條溝塘,按設計規劃,項目8個單晶爐基礎和11個框架基礎要建在該處,如果按以往經驗用素土回填溝塘,達不到生產線對地基的要求標準。得知項目進展有困難,市經開區投促中心立即邀請相關專家會商溝塘回填方案,最終確定用砂石料回填,保證了施工進度和質量。
目前,項目內溝塘清淤外運、地下管線遷移等工作均已完成。王云發告訴記者,在建的一體化廠房為技術驗證車間,6月份投產驗證產品發電效能后,即啟動一期剩余部分施工。按照當前的建設進度,整個一期項目預計明年6月即可建成達產,屆時一期產值可達90-100億元。(作者:李方達 通訊員 張翼 閆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