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這幾天,還是給我排夜班吧。我是單身沒啥后顧之憂,你們還要照顧老人孩子......”今年29歲的高翔,是七里河區建蘭路街道蘭石社區的志愿者,同時他也是一名退役軍人。戎裝雖脫,初心不改。在發生疫情的關鍵時刻,他主動請戰,挺身而出,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退役軍人的初心使命。
4月9日早上,記者在蘭石社區見到了高翔。雖然他正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樓道做著消殺工作,但依舊能看出,他身姿挺拔,精神抖擻。“疫情發生后,我的生意正好也停了,閑著還不如找點有意義的事情做。”
在這十多天里,高翔負責的工作不光是消殺,還有防疫登記、信息核查、運送物資、居家人員情緒疏導等等,都是他每天工作的常態內容。記者了解到,高翔值守的小區屬于蘭石社區的“三不管”樓院,有54戶143名居民,其中老人居多。在疫情防控中,老年人購買生活物品、外出就醫等問題更為突出。面對這樣的現狀,高翔和其他退役軍人志愿者們,以扎實細致的工作作風詮釋了退伍軍人退伍不褪色、為群眾服務的堅定信念。
“剛開始,小區一些居民對政策不理解,總是要出去。我們一遍一遍溝通解釋,并保證他們有什么需求和困難都可以找我們。在我們的勸說下,大家漸漸開始配合。”高翔說,他關注到小區里幾位獨居老人,兒女不在身邊,購買物資、就醫買藥確實是個難題。他主動打電話隨時掌握他們的情況。“一天夜里我值班時,2單元一位老人心臟不舒服,急需去醫院。當時我立即給120急救打了電話,隨后又趕緊報備協調社區,讓老人在短時間內順利就醫。有時候我看老人還沒吃飯,就主動把自己的盒飯帶去讓老人吃......”高翔說,有辛苦,但是換來更多的是滿滿的成就感,還有居民對志愿者們的體諒關心。“你們值班有沒有熱水,沒的話我從家里給你提一壺。”“小高,那天晚上多虧你協調得快,不然再拖延上一會后果不敢想啊!”一句句溫暖的問候、真心的感謝讓高翔心里暖暖的。
其實,在蘭州去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高翔就積極參與其中。他加入了專門接送醫護人員的“愛心車隊”,連續多天、不分晝夜接送醫護人員和特殊人群,為疫情防控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有人問,這么累,沒有任何回報,為什么還能堅持?高翔說:“我的父親也是一名退伍軍人,他總是跟我講,對于軍人來說,抗擊疫情跟上戰場是一樣的,軍人肯定是要沖在最前面保護老百姓。”高翔對記者說,以后回憶起來,這些吃泡面、住帳篷、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送物資,累得滿頭大汗的經歷,也是跟部隊的經歷一樣,讓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