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新材料助力解決“道路不平整”

2022-03-09 09:21:41

給每座大橋建檔,專治“橋頭跳車”

“新技術新材料”上馬,破解井蓋沉降

新技術新材料助力解決“道路不整”

杭州市拱墅區上塘路是杭城北部南北向的重要主干道,在車輛高頻次的碾壓下,路面和井蓋頻繁遭損壞。

錢江市場員工魏國強,每天上下班都要路過上塘路。“以前,車子開過窨井蓋,屁股都震得痛。最道路提升改造了,開車穩了很多呢!”

原來,拱墅區城管局日對上塘路試點路段使用了一種新工藝——“砼固模防沉降裝配式井蓋”。這種新工藝將防沉降井蓋與混凝土提前預制成型,再通過現場自密實混凝土澆筑、調桿校,形成井蓋、井座、井筒三者合一,再進行瀝青混凝土面層施工,將剛混凝土施工與柔瀝青混凝土施工工藝有機結合,大大提升了窨井的整度和耐久,有效提升了道路品質。目前上塘路已試點37處,試點情況良好。

市城管局市政中心透露,井蓋沉降是造成道路不整的重要原因,上塘路試點裝配式防沉降井蓋與施工工藝,改變和增強井蓋防沉降著力點、受力范圍,提升道路美觀度與行車舒適度。另外,市政部門還通過運用“新技術新材料”破解道路不整的其他難題。“在亞運公園與城北體育公園周邊道路人行道,試點采用透水混凝土,減少人行道破損、加強滲水能力、促進海綿城市建設;在學院北路和教工路公交站使用集水渠,紓解公交站臺積水問題。”

很多司機在駕車通過橋梁時,可能都遇到過“橋頭跳車”的現象:即在上橋或下橋的過程中,車子突然顛簸一下。

期,大家開車經過丁橋港橋、洋家港橋、會農橋等橋梁時,會發現車輛的顛簸感明顯小了,這都得益于杭州啟動的“橋頭跳車”整治,預計5月底前,丁橋港橋等50座橋梁將基本消除“橋頭跳車”現象。

日,杭州啟動“美麗杭州迎亞運”城市環境品質提升行動,8月底前全面打造“杯水不溢”的通行環境,其中消除“橋頭跳車”、力爭實現橋面整,就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

市城管局市政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要在杭州亞運會之前,實現城市道路“杯水不溢”,市政部門已全面開展城市道路路整治專項行動,實現“十無”目標,即車行道無坑洞、無沉降、無裂縫、無積水;人行道無缺失、無破損、無松動;井蓋及道路附屬設施無缺失、無破損、無沉降。另外,還要規范無障礙設施設置,做到道路整、路面整體良好。

“專項行動的內容很多,除了‘橋頭跳車’,還有實施井蓋防沉降措施,消除‘低洼積水’‘水老鼠’等現象,讓車行道、人行道、盲道通暢無阻等。”相關負責人表示,給亞運提供賽事保障是一個很好的契機,通過此次行動將改善杭州的基礎設施、優化行業管理、提升城市道路設施品質。

“一橋一方案”整治“橋頭跳車”

說到以前梅靈南路的“橋頭跳車”現象,很多人都坦言有“飛一般的感覺”。

去年年底,景區市政部門對梅靈南路2-3號“橋頭跳車”進行實地沉降測量,發現橋頭路面不均勻沉降最高達8厘米。

為修復此類病害,景區城管部門引進了一個新“伙伴”——MMA聚合物砂漿,這種半剛材料相比普通水泥等更有韌且凝固時間短。“經過表面清掃、涂刷底基層、拌和骨料鋪裝、靜待固結反應等工序,2小時內就開放交通,而且全程靜音。”景區市政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工藝大幅降低了交通繁忙路段的“施工難”問題。經提升優化后,梅靈南路變得順舒適,幾乎消除了車輛通過橋梁時的顛簸。

同樣,有很多市民向市政部門反映:博奧路跨北塘河橋、育寧大橋、九堡南接線緯二路上下匝道存在“橋頭跳車”現象,其實主要是由于橋臺沉降導致。

蕭山城管部門前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于今年1月10日開始對三座橋進行施工,工人配合瀝青攤鋪機攤鋪均勻到規定厚度,再進行初壓、復壓、終壓。目前施工已完成,也大大提高了行車安全與舒適度。

市城管局市政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為了確保整治效果,杭州城管給每一座大橋都建立了檔案,實行“一橋一方案”,分階段對“橋頭跳車”問題進行修復。為減少施工對交通的影響,施工選在凌晨進行。部分橋梁采用MMA聚合物砂漿等新型材料處置“橋頭跳車”病害,這種新型材料比水泥更有韌,凝固時間短,噪音小,僅1小時即可達到通車強度、2小時可完成全部作業。接下來,將進一步建立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日常巡查整改,持續關注有“橋頭跳車”病害趨勢的橋梁,及時進行整治。杭州日報訊(作者:記者 任彥 通訊員 王倩倩)

標簽: 新技術新材料 道路不平整 井蓋沉降 道路提升改造

關閉
最新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