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拂大地,草長鶯飛。隨著氣溫回暖,尋“花”踏青成為時下蘭州市民在雙休日、節日假期不二的選擇。從4月開始,我市梨花節、桃花節、牡丹節、玫瑰節、百合花節次第開幕,蘭州人已啟動出游模式,準備在花海中徜徉,不負好時節。近幾年,我市各縣區以“花”為媒,以節“圈”粉,找到了發展鄉村旅游的新機遇,通過大力挖掘開發“賞花經濟”背后的優質資源,將賞花與觀光農業、生態農業、采摘體驗、民俗文化、農家餐飲、美麗鄉村等緊密結合,帶動周邊鄉村住宿、餐飲、旅游服務等繁榮興旺,鄉村旅游正迸發出蓬勃動力。
賞花經濟帶火鄉村旅游
“梨園太美了!我們玩了整整一天,拍了上百張照片!”在4月10日剛剛開幕的皋蘭縣梨花節開幕式現場,來自西固的游客王青妍開心地對記者說。這幾日,皋蘭縣什川萬畝梨園一派花海鬧春景象。置身其中,花香沁人心脾,景色美不勝收。近日,“十里桃鄉”安寧區也迎來了“處處桃樹紅霞飛,片片桃花吐芳菲”的“高光”時刻。在劉家堡等地的大片桃園內,粉紅色的花海如云似霞,令無數游人流連駐足,欣賞著夢幻般的粉色世界。在安寧區九合鎮蘭溝村,杏樹成林,遍野春色,胭粉色的杏花在枝頭競相綻放。以“三生有杏·香約天下”為主題的杏花節暨鄉村旅游節拉開了帷幕……時下,以近途踏青、賞花游園為代表的旅游形式逐漸成為人們假期出行、共度親子時光的絕佳選擇。“賞花經濟”不斷為城市增添色彩,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踏青賞花的好去處,同時還帶火了鄉村旅游。“雖然已來過很多次,但每次都會發現新的項目,每次的感受都不一樣。”趁著周末的空閑時間,市民李麗芬帶著孩子來什川鎮賞花,還感受到了很多新的游玩樂趣。我市各地以“花”為媒,在游玩方式和產品上推陳出新,結合游客更多元和深度的需求,在賞花游中融入新“花樣”。在這次的皋蘭梨花節上,游客可以觀看太平鼓、蘭州鼓子、天把式、鐵芯子等非遺文化展演,還可以乘坐快艇、游輪和畫舫船暢游黃河奇峽航線,感受黃河兩岸的妙險奇絕……新穎的游覽體驗,不僅為游客帶來了多元的觀賞體驗,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賞花經濟”產業延展較難的問題,加快文旅產業快速融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賞花+農旅實現更好融合
“賞花經濟”不僅讓當地鄉村旅游發展漸入佳境,而且為鄉村振興注入一池春水,助力農民致富增收。每當鮮花盛開時,花田旁,林深處一家家別具特色的農家樂沿路而開,為四面八方游客提供休憩之地。
“梨花節這幾天人多得很,我這里平均每天能接待50余名游客,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接待1000多人。這幾天都有些忙不過來。”隨著梨花節的成功舉辦,皋蘭縣什川鎮迎來了旅游旺季。在什川鎮的多個農家院里,前來賞花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上車村陶園社農民老魏每天累得腿都酸了,可是打心眼里高興,“客人到我們這來,看花兒、吃農家飯,他們高興,我們能掙上錢更高興!”老魏很實在地對記者說。
古樹環繞,沿河而居,梨樹、黃河、小橋、農家樂、石板路串聯起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什川鎮內別樣的風景映射著皋蘭縣打造鄉村旅游的“樣板”。據悉,皋蘭縣充分發揮什川萬畝梨園資源優勢,通過景區創建開發,共扶持發展農家樂160余家,帶動就業1000余人,年均接待游客100萬人次以上。
盛夏7月,在阿干鎮坪嶺村不僅可以欣賞秀麗蒼翠的山間美景,看一看美麗絢爛的百合花,還能吃到地地道道的農家菜,眼福、口福都能滿足。“我在2019年就試驗栽種了觀賞百合,效果非常不錯,這幾年我不斷擴大種植面積,現在這片百合花已經成為我們村的‘引流利器’了。”今年50歲的靳有剛是七里河區阿干鎮坪嶺村孫家溝百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他同時還經營著一家農家樂。2020年7月份,他打造的“五彩百合田”成功開花,一個月內共吸引客流1500人次左右。
游生態花海、吃田園美食、住特色農家樂……各地充分挖掘游客吃、住、行的消費潛力,紛紛走上向農旅一體化轉變的道路,深山中的鄉村美景、美食獲得了更多矚目。據資料顯示,在“十三五”期間,我市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打造星級農家樂1900戶,為鄉村旅游注入新動能。
多模式多業態做精鄉村旅游
再過些時日,永登西部生態玫瑰谷里將匯成一片浪漫的玫瑰海洋,四季玫瑰觀賞園內的卡羅拉、冷美人、金香玉等十幾個世界玫瑰珍稀品種也在靜待花開,到時游客在欣賞玫瑰風姿的同時,還可在現場學習插花藝術。體驗七彩滑道、懸崖秋千、旋轉飛椅、水上游船……
“西部玫瑰谷”位于永登縣大同鎮王家坪村,是由甘肅東方天潤玫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集“企業+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景區”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公司在發展玫瑰產業的同時,以玫瑰文化為主題,玫瑰產業為支撐,浪漫風情度假為特色,精心打造了休閑度假玫瑰風情小鎮。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帶動周邊群眾致富。”公司負責人王作鵬介紹。
據了解,我市以“花”為媒的鄉村游呈現出多形式多業態多鏈接的良好氛圍。永登縣、榆中縣、皋蘭縣、七里河區、安寧區、蘭州新區等都市農業觀光體驗廊道正在形成,區域內花卉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穩定,圍繞休閑觀光農業、生態農業、都市農業,推進文化旅游與農業、生態、鄉村、科技等深度融合的條件逐步成熟,正在著力形成一批農業旅游重點村,一批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都市農業觀光網紅打卡地引人注目,開發了一批周末游、假日游、淡季游、親子游品牌線路,深受游客青睞。據市文旅局的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市一些地方不斷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城鎮生態文明建設融合,讓“賞花經濟”引領鄉村旅游發展,觀光休閑、科普體驗、生態康養、自駕營地等新型鄉村旅游品種涌現,鄉村旅游已成為全市旅游消費中發展最快、潛力最大、帶動性最強、受益面最廣的新業態,成為促進農民增收,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西果園鎮:用巧手描繪和美幸福的百合家園
百合花谷、百合采挖節、啤酒節、篝火晚會、百合之路山地馬拉松、百合“盲盒”……說起這條以“百合”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精品路線,你一定會猜到,這里正是七里河區西果園鎮袁家灣村。
袁家灣村素有“天下百合第一村”之稱,盛夏七月,村里的百合花谷進入盛花期,漫山遍野的百合花競相開放,游客們迫不及待地奔入花海,各自尋幽探秘,拍照留念,盡情享受山谷中的獨特美景。袁家灣村一村民興奮地告訴記者,前幾年,游客到袁家灣旅游,都是做好攻略,早上暢游百合花谷,中午一定要吃百合宴,臨走時還要給親戚朋友帶點百合干,一日游,元氣滿滿。記者了解到,這樣的攻略也成了不少游客來此旅游的“標配”。
據了解,從 2018 年開始,袁家灣村開始舉辦生態文化旅游節,通過文藝匯演、百合系列產品展示、啤酒節、賞花游等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該村著力打造的百合谷,以其漫山遍野的百合花,幽遠清逸的山谷風景,獨具特色的小木屋建筑群聞名遐邇,每年都有無數旅人流連忘返、沉醉其間。
除了袁家灣村,近年來,西果園鎮王家坪、堡子村也積極打造鄉村旅游。“鄉村旅游產業的落腳點是帶動農民的錢袋子一天比一天鼓,百合產業是西果園鎮各村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對全鎮農業增加值的貢獻在50%以上。目前,每年帶動就業3000余人,人均每年收入2.8萬元。”西果園鎮副鎮長楊玲告訴記者。
目前,西果園鎮的發展圖景正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轉入精雕細琢的“工筆畫”。該鎮已結成由63家加工、運銷龍頭企業為主體的百合產業聯盟,年產值達到2.29億元。將“規劃驅動”“品牌拉動”“項目帶動”“創新推動”作為著力點,合力實施“千畝百合示范種植區”項目,在轄區建成占地2萬多畝的全域化百合產業園區,調動農戶種植積極性,實現百合穩產增收。持續鞏固和發展專業合作社、新型農莊、特色農業種植大戶,實現村村有產業、戶戶能增收的目標。
同時,緊緊圍繞“生態+文旅”發展思路,整合文旅資源,主動適應自駕游、團體游、家庭游發展趨勢,依托生態文化旅游節、百合采挖節、啤酒節等系列鄉村推介活動,打造一條獨具西果園特色的鄉村旅游精品路線,點亮西果園“百合之鄉”金招牌。
■記者手記
眼下,春光無限好,鄉村旅游漸成氣候。尤其在家憋悶多年后,城市周邊短途的鄉村游極受追捧。不需要出行太遠,就可以觀賞花海、體驗民宿、領略民俗、享受美食……
近年來,我市各縣區借“賞花經濟”驅動鄉村游,因地制宜以“花”為名,打造出了多個特色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在大力發展農家樂、民宿、文創產品的同時積極開拓產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給游客帶來集觀賞、休閑、采摘、品嘗、住宿于一體的旅游體驗,源源不斷地為全市鄉村旅游發展賦能加油,賞花鄉村游已成為我市鄉村旅游的重要組成力量。而以“花”為媒的鄉村旅游蓬勃發展,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助推了農民致富增收,使得鄉村實現了“產業興旺”與“生活富裕”的有機結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提出,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隨著這些積極信號的釋放,相信我市各種業態的鄉村旅游會走好有底蘊、有后勁、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更好地回應人們對“詩和遠方”的追求。
責任編輯:張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