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黨員陣地 建西東路社區:讓“三不管”樓院從“議論紛紛”走向“紛紛議論”|天天速訊

2023-03-24 05:58:26

核心提示

七里河區西站街道建西東路社區把建好小區黨員陣地,作為疏通為民服務“最后100米”的重要途徑,通過多輪走訪,找準居民需求小切口,促使轄區“三不管”樓院自治管理難題得到有效解決,切實將“三抓三促”行動要求融入為民服務實踐中。

陣地黨員加班“爬樓”訪民問需 “三不管”樓院建起自治小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建西東路社區下轄11個居民小區,其中10個都是老舊小區,還有一些是一直沒能落實專業物業管理也無法成立業委會的“三不管”樓院,東方服裝廠小區就是其中代表。下水溝跑水、化糞池堵塞、樓院衛生不整潔、小區里停車亂都是困擾居民正常生活的“頭疼事”。小區黨員陣地成立后,建西東路社區黨委書記李梅和駐守干部惠增牛商議,借助社區“幸福來敲門”活動,每天晚上6點半開始趁居民都在家的時間,逐樓逐戶訪民問需,經過兩周多的加班“爬樓”,他們不僅列出一份居民需求清單,還從96戶居民中挑選出了5名威信高、會議事、能奉獻的居民代表,納入小區黨員陣地服務治理隊伍。

“下水管道破裂維修、上水管閥更換、地溝修復、加裝保溫層、安裝小區停車道閘……大家還有什么需求的話都在群里積極發言。”從事播音主持工作的苗鵬被居民們推選為東方服裝廠小區居民自治小組組長,他擅長整理清單、做表格、組織會議,列好“問需清單”發到居民群里后,小區黨員陣地先后召開了3場次小區民主協商會,商定明確了初步解決方案,多名住戶還踴躍認領了衛生清掃、協助維修、監督繳費等職責,推動實現了小區自治從“無人發聲”到“我有話說”的良好轉變。

能人出馬一個頂兩 補齊小區治理“短板”

“咱們這地溝年代久遠,請人來維修清淘都難,上次請來的人家看一眼就走了,不干,這可怎么辦?”“我來!我有經驗。”看到“問需清單”上有派不出去的活兒,小區里有維修經驗的老師傅張化文主動請纓。東方服裝廠小區自治小組成立后,小區黨員陣地又“快馬加鞭”地認真梳理所有住戶的職業技能、公益愛好信息,動員居民建立起小區“能人庫”,13名專業人士編組納入小區治理工作,涉及家政維修、應急救援等四大類服務。

“我是環衛工人,在小區里可以負責樓院保潔工作。”“我是維修工,地溝管道等我勘查清楚情況,更換的管道大家集資付錢,人工費我就不收了。”“我這小賣部可以幫大家免費收發快遞,平時有醫保、低保的政策信息,大家也可以順路到我這來打聽打聽。”能人出馬,一個頂兩,小區里之前一系列的“頭疼事”都迎刃而解,維修師傅張化文主動認領了“小區地溝修復”項目,樓院長陳素琴接手了“幫辦代辦”項目,小組長苗鵬牽頭負責起“小區停車道閘申請安裝”項目……小區治理專業力量不足的“短板”補齊了,鄰里間的互動氛圍也和諧不少。

陣地+小組+居民 眾人拾柴火焰高

為助力“三不管”樓院居民自治小組規范順暢開展工作,社區黨委牽頭建立“兩長一隊N支力量”運行機制,讓駐守隊長懂政策、樓院長熟情況、志愿團隊有技能的綜合優勢充分發揮,“庭院小講臺”“鄰里共享集市”“小東說事吧”一批特色項目上線服務,張師傅維修組、山河跑腿服務隊等3支志愿隊伍在“三不管”樓院“掛牌上崗”,尤其在居民自治小組的組織帶動下,居民們紛紛參與到小區垃圾清掃、雜物清理、停車劃線、文明行為規范等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活動中,初步實現了樓院居民自治“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預期目標。

建西東路社區黨委書記李梅說,“三不管”樓院的治理,需要長期恒久的堅持,需要黨建組織“沉下來”,用好協商議事機制,鏈接各方便民資源,將無人管理變成居民自治,把“三不管”樓院人、事、物變成“三要管”,補齊老舊樓院小區的管理“短板”。

責任編輯:鐘磊

標簽:

關閉
最新熱文